主持人:歡迎沙主任來到直播間。
沙志強: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請給我們介紹一下樺甸市近幾年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都做了哪些工作?
沙志強:好的,主持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任務,關系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近年來,樺甸市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暨村莊清潔行動”工作,始終堅持持續推進,攻堅克難,久久為功。2016至2017年如火如荼地開展了“六清”環境整治工作;2018年召開吉林地區實施農村振興戰略暨“六清”和“四好農村路”建設及縣域經濟振興發展現場推進會;2019年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現場推進會議在吉林市舉行,樺甸圓滿完成了承接五樺與樺輝沿線80公里4個參觀點的觀摩任務;2020年全市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大行動”,按照市委、市政府領導安排,2021年第一個設立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舉報電話并率先在吉林地區建立了“鄉村清潔日”制度,同步開展了廢棄菌袋亂丟和垃圾收集裝置周邊垃圾隨意堆放問題專題整治。2022年剛剛結束“農村人居環境春季集中整治攻堅行動”這場農村人居環境攻堅戰。
主持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所提到的“三清一改一建”具體來講指的內容是什么?樺甸市2021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成效都有哪些?
沙志強:“三清一改一建”是指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塘溝、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建立農村人居環境管理長效機制(簡稱“三清一改一建”)。2021年吉林市提出“七邊”環境衛生清理行動,城鄉“七邊”環境衛生治理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地域有疊加,內容有交叉,我市統籌推進,主動擔當作為,狠抓工作落實,全年共清垃圾4.46萬噸、清理畜禽糞污1177.9噸,清柴草4759堆、清院落57580處、清溝渠2862.9公里、清理公共場所123個、清農村道路862公里、清小廣告5.03萬處,拆除廢棄圈舍211個、拆除殘垣斷壁1436處,建口袋公園和其他微景點150處,村容村貌及村屯環境有了很大改善和提升。
主持人:樺甸市正在進行“雙創”工作,目前,我們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是如何做的?下一步又有什么工作計劃?
沙志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需要我們常抓不懈、持之以恒。2022年年初,我們按照全市城鄉環境整治攻堅的總體部署,突出環境整治,致力攻堅成效,主要圍繞“四個到位”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部署早,安排到位。2022年3月,疫情剛剛平穩,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便牽頭召開了全市城鄉環境集中整治工作會議,先后制定下發了《樺甸市農村人居環境春季集中整治攻堅行動方案》、《樺甸市農村人居環境春季集中整治攻堅行動考核檢查方案》掛出作戰圖,各鄉鎮 (永吉街道)主要領導都能在第一時間成立專班,摸清整改點位,倒排整改期限,高位統籌,一線督戰。
二是宣傳廣,發動到位。動員各鄉鎮多方位開展宣傳活動,通過大喇叭、標語、宣傳單等方式,在各類新聞媒介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行報道宣傳,為全面打好打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場戰役營造濃厚輿論氛圍。
三是行動實,整治到位。堅持以環境整治為核心,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導向,以垃圾清理、污水治理、村容鎮貌提升為目標,徹底解決農村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貼亂畫等問題,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道路1370公里,公共空間亂涂亂畫2.8萬多處;清理小廣告32.7萬余張;拆除殘垣斷壁491處;私搭亂建776處;清理生活垃圾3.27萬噸;清理溝渠河道2625.4公里;清畜禽糞污25噸;移除亂堆亂放柴草垛、雜物1.94萬處;拆除廢棄圈舍2879個;綠化1O.3萬棵;動用各種車輛8554臺次;發動農民群眾投工投勞4.43萬人次。
四是推動強,考核到位。市農業農村局會同市委、市政府督察室組成2個督導檢查組,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不間斷地深入各鄉鎮(永吉街道)開展督導檢查,對整治中存在的盲點、漏點及時反饋,達到以督促改、以督壓責、以督提效的推動效果。本輪考核剛剛結束,我們公開考核、評分排名共計拿出105萬元作為工作獎補資金,用“真金白銀”獎“真抓實干”人!考核的結果同時納入各鄉鎮政府全年農村人居環境年末績效考評。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進一步加大宣傳引導,堅持以農民為主體,提高農民群眾維護村莊環境衛生的主人翁意識,徹底整治衛生死角,有序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加強畜禽糞污治理,深入開展美麗庭院干凈人家評選創建活動;繼續加大構建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的力度,推進村莊清潔行動的常態化、制度化、持續化,高標準、實舉措,盡心竭力、腳踏實地為廣大農戶打造整潔有序、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家園。
主持人:非常感謝沙主任給我們的詳細介紹,讓大家了解了樺甸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廣大農戶的積極參與中,樺甸市156個鄉村的“顏值”一定會不斷提升!
主持人:好,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里,我們下期再見。